公司新闻

创意大冒险——改造玩具总动员

  从小到大,我们收到各式各样的玩具,小至贴纸、洋娃娃,大至遥控汽车、遥控飞机.....等等。随年纪增长,有些玩具旧了、坏了、不喜欢了,是丢掉、送人,还是塞在墙角,让我们化身为玩具医生,改造这些玩具吧!

  工作坊期望带着孩子们重新检视自己的玩具,创意思考不同的呈现及使用方式,利用工作坊提供的各式手工具及设备,重新改造旧玩具,也许是不同的造型、也许是不同的新玩法,让旧玩具赋予新生命,同时借此过程培养小孩子爱物惜物、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态度。

  参观同济大学及其创意工场、同济大学-麻省理工上海城市科学实验室、数字创新中心(CDI)、亚洲生活方式和设计基因研究室、SHE JI出版平台、朱哲琴声音实验室、设计与AI实验室、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联盟实验室、新材料实验室、阿斯顿•马丁设计实验室、NoCC当代首饰与新文化中心、同济大学中芬中心。

  同济大学的设计教育发轫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德国“包豪斯”学派的的学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短短十几年,跻身世界著名设计学院行列:2017年,教育部公布同济大学艺术与设计入选“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QS2018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艺术与设计”学科荣列全球第18名,亚洲第一。学院是全球设计、艺术与媒体院校联盟(CUMULUS)成员,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 )成员,社会创新和可持续设计联盟(DESIS)成员。

  创意工场是为全院师生提供自由创造和自主实践的开放平台,培养和提升学生对材料、结构、功能和过程等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楼内三层设有多个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如一层的金工车间、木工车间、塑料车间、珠宝车间、玻璃车间,二层、三层的交互设计实验室、首饰工艺实验室和工位教室等等。

  同济大学-麻省理工上海城市科学实验室(City Science Lab @ Shanghai)是由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聚焦于未来可持续生活方式和产业转型,针对城市交通、智慧生活、社区营造等重点领域,与产业和资本紧密合作,一同推动创新研发和孵化加速,实质贡献上海“四新”经济和科创中心建设。实验室目前与麻省理工以创新项目为依托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探索未来的城市出行方式和可持续的社区生活方式,通过对大规模数据的建模与分析以支持设计、科技和产业的创新与转型。

  同济大学数字创新中心(CDI - Center for Digital Innovation) 致力于探索和实践基于技术的设计创新。中心与Intel、Siemens、PSA、Philips、SAP、VGC、华为、上汽、腾讯等企业合作,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AR/VR、车载人机交互与车联网服务、无人车、智能环境、城市科学、交互媒体等诸多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

  亚洲生活方式和设计基因研究室,研究人的生活方式与人造环境的关系,让“真相”成为设计思考和实践的起点。

  She Ji 出版平台(SHE JI Publishing Platform)位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IS-112。这个学术出版工作室关注设计学的新兴实践、价值和途径。我们的核心理念是,设计学科最前沿的知识和思想不应该仅仅限于在学术界内交流推广,它们理应被多人所熟悉和传播,只有这样,设计学才能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力。因此,面向网络和数字信息时代、本着学术应当产生更大的综合影响力的目标,我们提出出版平台这一概念——希望逐渐成长为一个以期刊为中心的学术出版生态系统。除了一本学术期刊,出版平台还会陆续推出包括资源网站、简报、邮件群、博客、书籍、会议、写作工作坊等别的形式的出版物和服务。

  实验室基于音乐艺术家朱哲琴的音乐艺术、联合算法设计、媒体设计、交互设计、AI与数据设计领域的世界级专家,以国际化、前瞻性、实验性为特色,共同定义以声音为原动引擎的跨界、跨学科、跨文化的前沿研究与社会公共应用实践。

  设计和AI实验室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和特赞信息科技联合发起成立,致力于数据、算法、网络和AI与设计学的交叉学科应用研究,通过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教学,培养新一代设计创意人才,并与成熟和初创的科技公司合作,实现产、学、研、创的转化。

  通过学习摹仿大自然的智慧策略,重新构建生命与设计之间的联系,旨在为人类社会生成更多可持续的产品和服务。主要研究方向是零能耗系统,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健康城市。

  Neuni是一个面向2035年生活方式的“原型实验室”群落,聚集了“未来餐饮”“未来娱乐”“新材料应用”“未来出行”“未来办公”“未来众创空间、孵化器”“机器人”“3D打印”等未来生活形态,让你在上海街头不经意间就“迈进了未来。

  阿斯顿•马丁共达NICE2035创新空间将主要对创意设计的前沿进行探索,研究全球千禧一代的喜好以及未来设计的发展的新趋势。选择上海作为阿斯顿•马丁全球首个英国本土之外的设计工作室所在地,将使得阿斯顿•马丁的设计团队能更接近年轻一代的中国消费者

  这是基于上海市文教结合项目“高校+博物馆+社区建设”创新合作模式下的一次新尝试。作为国内目前唯一的当代首饰领域的国际智囊机构,以当代首饰与时尚设计为主题,从文化、教育和研究三个方面对首饰学科进行扩展;同时,中心还承载同济大学首饰设计及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项目,以培养发展“创新领袖”为使命,是文化创意产业精英的聚集地。

  同济-中芬中心的目标是在创新教育、研究和实践方面建立一个战略模式。中国-芬兰中心是中国同济大学和芬兰阿尔托大学的一个联合项目。

  丁峻峰,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环境设计专业副主任;FABO中国数制工坊, FABO PlayGround中国“数制”乐园创始人;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学,并获得哈佛大学设计学和爱荷华建筑学双硕士,任 Atelier-iform创意设计总监, 自2013年开始,担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Fablab主任,创办了 Fablab O品牌。

  Fablab O|中国“数制”工坊课程开发导师,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研究助理,全球FABCACADEMY亚洲区域指导教师。2015年全球FabAcademy课程毕业生;曾是建筑师、产品设计师和数字制造专家,并曾担任法国巴黎Fablab实验室课程主任,意大利罗马创客嘉年华(MakerFaire)项目负责人。

  Fablab O|中国“数制”工坊课程开发导师,毕业于台湾中央大学电机工程学系,获得硕士学位。2011年开始从事于数制制造和STEAM领域的一线教育工作,曾任教于新北市板桥高中、新北市政府劳工局数位自造者初阶训练班、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自造中心。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自造中心社群学校评选委员。曾荣获台湾教育部教学卓越金质奖、台湾青年发展署服务学习绩优教师。

  跨界设计师、时尚创客, 从事创意设计与智造研究多年,其在2015年就开始了iPad视觉绘画与表达课程教学,现又推出引领艺术先锋的 # 绘设计 # 课程,将视觉化表达与设计智造结合起来。

  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长期在STEAM教育一线,擅开源硬件和造物,能够赋予材料新定义、再生和创造。第34届青少年科学技术创新大赛项目指导老师。

  Fablab O|中国“数制”工坊课程导师,同时发表了多篇数字设计相关的学术论文:《会说话的建筑魔法书》发表于中外建筑史教学研讨会、《城市雨洪防治参数化模型》发表于DADA2015数字建筑国际学术会议。自主开发“Rhino grasshopper KUKAPRC程序控制酷卡机械臂实现数字化建造”项目。目前致力于开发出让工作变得轻松高效的数字设计平台。近期开发了“创客梦工厂”系列工作坊及课程,为普及创客文化增加创造乐趣而努力。

  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艺术学和工商管理学士双学位。于2018年参加FABO Academy X课程,学习数字制造,并以优异成绩获得课程证书;“973”数字敦煌项目;曾任职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兼职教师,教授艺术类别课程。获得2018年海峡两岸创客大赛企业奖;2018年“未来杯高校AI挑战赛”设计组 优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优秀毕业创作。

  本科及研究生期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主修工业设计和陶艺。同时在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辅修新闻学和汉语言文化,获得汉语言文化专业双学位。曾担任校报记者团副团长,研究生会新闻部负责人。在国内外众多专业比赛中多项作品获得佳绩:武汉高校第八届涂鸦大赛一等奖、中外高校大学生工业设计邀请赛中国设计先锋奖产品组优秀奖、K’Design韩国工业设计大赛银奖、A’Design意大利工业设计大赛铜奖、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三等奖等;参与了海信集团电商公司的品牌设计;申请并拥有五个实用新型专利。

  Keiko毕业于美国的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建筑学研究生,优秀毕业设计,在Georgia Tech担任过研究助理。建筑师,在Safdie Architect实习过,之后在上海某外企参与过大型商业综合体设计。现在在Fablab O从事空间设计师相关工作。咖啡上瘾患者,野生画手,目前的状态是希望能成为一个跨界的设计选手,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领域。

  课程费用:人民币8000元/期/人(走读),包含导师费、课程包、材料及保险

  付费方式:收到申请报名成功通知后3天内将课程费用转入以下支付宝账号: (薛喜荣)